物质文明日益发展的当下,人们对于厕所这一长期被忽视的空间场所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与需求。厕所在不同的历史演变时期产生的变化程度远不及洗浴空间和入厕方式来得强烈。
厕所(Toilet)作为我们日常起居、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空间,使用的频率是极为高的(公共性),但它赋予人的空间属性是个人的(私密性)。因而,厕所(Toilet)其实很少作为建筑要素单独出现,例如,公厕更是作为附属于主体建筑而建设的一部分。印象中,传统公厕的体验多是负面,不讲究、不洁净。
▽ 中世纪西方“角楼厕所”
(图源自英国《卫报》)
当厕所的空间形式不再单纯追随极简的功能性,它本身作为一种“如厕文化”出现,可以给生活带来舒适和美的享受。恰逢国家旅游局发起“厕所革命”的倡议,我们设计改造了杭州东站及城站的公共卫生间,希望从中探讨关于新公厕的可能性,给予人们新的公厕体验。
Status and Problems | 现状及问题
我们通过对火车站卫生间的现场踏勘和人流监测,将现状问题逐层汇总,发现存在以下情况:
1/ 内部功能及容量不足
2/ 使用感受私密性较差
3/ 缺失人性化配套设施
4/ 设备系统等有待优化
▽ 车站卫生间现状 Status of toilets
▽ 改造后卫生间
针对不同的现象进行设计优化,通过室内设计及智能化配套设施引导旅客有序使用卫生间,一扫之前脏乱差的体验。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每一处卫生间作为旅客服务点来对待,除考虑最基本的如厕功能外,还集合了智能化、舒适性等,并增加了休息等候区域。
Key words | 设计关键词
功能性 私密性 舒适性
▽ 改造后私密性入口
女厕的需求量往往较男厕大,如何解决女厕排队问题?
火车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对于卫生间规模需求往往更大。针对东站和城站两处不同场地环境,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做了设计改造。
实际考察时我们发现,东站到达层的厕位远不足以满足实际使用。我们根据使用人流动线,对原有卫生间平面重新调整,实现逐点分流,缓解女卫生间的使用压力。设计中,同时加入智能化导视系统和潮汐厕位,将卫生间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 改造前卫生间
▽ 改造后卫生间室内效果图
(城站/东站)
智能化导视系统是指什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遇到过,有时候明明厕位空着的,但门却是关闭的,人只能傻傻等在门外。如果可以提前知晓这一情况,就完全可以避免。这是智能化导视系统最初的设想。
与普通卫生间不同,智能导视系统利用红外探测装置,对厕位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将厕位占用情况显示在入口的平面分布图上,每一个厕位都做了标识——红点表示“正在使用”,绿点表示“空余”。这样做,可以方便使用者直观了解卫生间情况,同时也方便管理人员配置资源,及时调整潮汐厕位。
▽ 智能导视系统
什么是潮汐厕位?
潮汐厕位其实有点像生活中的潮汐车道,是一种资源的调配与优化。火车站这类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客流高峰期对厕位的需求量是极大的。潮汐厕位通过智能导视系统测算,可以及时调整男女厕位比,缓解男女厕位分配不科学的一种灵活配置。当女厕负荷过大时,可以通过移动一扇“任意门”将空闲的男厕瞬间变成女厕,大大减少了女厕排队的尴尬。
▽ 潮汐厕位 diagram
智能化卫生间还有哪些人性化的服务?
公共卫生间本身的空间形式不再是单一的功能性满足,因而在设计时我们将身体意识也考虑在内。
原有的卫生间只提供了基础的无障碍服务。但考虑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出游方式,设计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需求进行,将无障碍卫生间升级成为家庭卫生间。我们设计了不同尺度的马桶和洗手台面,供儿童与家长同时使用;同时还为妈妈们设置了母婴区域,便于哺乳和护理婴儿,免去公共哺乳的尴尬。
▽ 第三卫生间 Unisex toilet
在对于感官体验方面有哪些设计改善呢?
火车站的人群密度较高,使用频率随之上升,因而在一些材料的选择上应该更注意强度、耐脏度、防滑度、清洁度等。最终,我们通过统一的黑白灰色系选材,将卫生间营造出一种简洁的整体感。简洁而设计采用通长盥洗池取代原有的上翻圆角台面;悬挂式小便斗和隔板取代原有的落地式小便槽和隔板支脚,减少积水且便于清洁。
▽ 改造后卫生间踢脚防尘倒角
隔板材料选择强度较高的金属隔板和实体墙隔板。隔间内对于行李的缓冲区域也增加了很多小细节——小置物台面和可折叠的换衣板,方便乘客置物和临时更换衣物。
▽ 改造后卫生间效果图/实景
▽ 悬挂式小便斗diagram
▽ 隔间细节top
卫生间的气味环境一直是设计的重点,
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味环境其实是设备系统的一部分。设计时,我们增设了离子除臭设备、空气净化器之外还根据实际使用加入了低位排风系统。通过重新铺设排污管道,加大排污管径,尽量减少异味的产生和积聚,从而保持卫生间整体通风、清爽无异味的环境。
▽ 低位排风系统
我们面对当下的环境,感受着建筑和社会的其他部分都处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或许更加融合,或许更加自由又或许还有更多创造性。
现代建筑对空间形式的关注源自于对生活习性的反思。设计开始变得不再单纯成为一种物质载体或表现形式,而是成为一种内在的思考过程,当中我们并未忽略建造的必要性。这一次的卫生间改造,我们希望设计能让人体验到美好智慧的服务,也唤醒对身体意识的感知。
项目名称:杭州火车东站 / 杭州站卫生间改造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时间:2018.05
设计范围:室内,结构,机电
室内设计:赵远鹏,高科,赵舒婷
结构设计:汪剑峰
暖通设计:陈名
电气设计:张龙
给排水设计:朱超成
/ END /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供稿:建筑工程技术研究院谢颖
编辑:谢颖
审稿:赵远鹏 / 江浩 / 陈永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