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详情

回顾 | 青年设计师协会沙龙——创新性建筑项目 实践交流会顺利召开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1-12-14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034.jpg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130.jpg 

 

11月30日晚,我院青年设计师协会顺利举办了“创新性建筑项目交流”的沙龙活动。我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刘珂主持本次交流会,并以开场词的形式提出与“创新性”有关的见解。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254.jpg 

◎副院长刘珂主持沙龙

 

首先,创新性代表了设计师勇于打破固有的模式,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式去创造新的建筑。这包括形态、功能和材料使用上的创新;其次,是将常规建筑语言转换形成独特的新语言,比如冯纪忠先生的“与古为新”将现代主义与中国园林相结合得出的“新语言”;再次,创新也需要通过实践来落实。这意味着设计作品具备较高的完成度,也就是设计师需要在工地、市场以及优秀项目现场反复体验,并参与到建造环节的各个阶段中,与相关单位反复交流,如此才能提升项目的完成度。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317.jpg

 

 

此次沙龙中,周俭、陈夏未、赵远鹏三位嘉宾各自分享了近期的相关作品与经验。随后,三位建筑师与我院结构设计师李磊展开建筑-结构的深入互动交流,并耐心回答现场与会者的踊跃提问。

 

未标题-1_画板 1.jpg 

01 周俭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408.jpg

 

 

在讲座上,周俭分享了其近作杭州吴山明美术馆的设计与施工过程。周老师的教学经验对此件作品的概念发展中有较多影响。在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教学实践中,他与学生一同探索了混凝土材料在塑造形态中的多种可能性。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425.jpg

 

◎混凝土形态实验

 

以下几种混凝土的制作工艺,如利用模板来探索材料肌理、集料实验来调整内部材料配比、表面加工工艺来切割出纹理以及丝网印刷图案等等,都具有很强的形式塑造能力。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427.jpg

 

◎混凝土肌理实验

 

在吴山明美术馆的设计中,周俭通过不同材料的表现性“拼贴”作品中重要场所与复杂周边历史环境的关系。即用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相互关系来区分场馆内的纪念场所、山林场所、庭院场所、园林场所和崖壁栈道场所,同时平衡它们与周遭场地的关系。同时,此作品也表现出其关于传统文化中‘文’(文化底蕴如装饰、图案、纹样)和‘质’(就地取材)的思考。在建造活动中,“文”可以转译为“装饰、图案或纹样”,“质”可以被理解为“材料和形式表现”。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429.jpg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譬如在该美术馆的立面设计中,建筑师首先加入了西湖山水剪影的图样,并采用特制的木模板设计和工艺来表现前、中、后三重山体的形象特征。其次再进行材料试验来调试混凝土颜色并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444.jpg 

◎西湖山水剪影纹样

 

在最后部分,周老师提到,由于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计的原因,原本计划一次浇筑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外墙不得不改为二次浇筑混凝土装饰面层。尽管工序上与预期不符,但因为建筑师对效果的执著追求,最后的效果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把控。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447.jpg

 

◎清水混凝土墙面效果

 

 

02 陈夏未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449.jpg 

 

 

嘉兴中山路老建委驿站设计是陈夏未最近完成的优秀作品,这件作品被他称为“城市碎片变形记”。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506.jpg 

 

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陈夏未使用5个设计策略,以此应对复杂的周遭、狭窄的用地范围和不规则的场地边界:第一,设计内容不能仅满足于公厕,而应使其成为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这样才能推动“城市碎片”的升级。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508.jpg

 

◎“城市碎片”升级

 

第二,构成手法上使用三角形,受启发于嘉兴的特产粽子。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510.jpg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512.jpg 

◎三角形构成

 

第三,相对封闭的外立面可以起到对外隔绝复杂的周边环境,对内闹中取静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546.jpg

 

◎闹中取静

 

第四,保留原有的古树。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549.jpg

 

◎保留古树

 

第五,采用园林曲径通幽和流线立体化的方式,用空间“迫使”行人走进建筑并得到完整的体验。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551.jpg 

◎曲径通幽

 

在该设计中,使用清水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表现材料,达到内外材料一体化的效果,以此满足一体化设计的概念。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包括了两种模版做法:木纹面、光面。为了控制木纹面的最终效果,建筑师决定直接采用复合木地板作浇筑模版。同时,陈夏未预判施工误差会带来木纹理对缝的“偏移”,因此他对模版排布的缝隙宽度也做出调整,以此缓解纹理缝隙的瑕疵对建成后视觉感受的消极影响。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625.jpg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555.jpg

 

 

这件作品对于城市碎片空间的合理利用做了一次创新性的探索,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处有特殊意趣的休憩、打卡、漫步等活动场所,也极大地激发出老城区的街道活力。

 

 

03 赵远鹏

 

赵远鹏的分享题目是“实验建筑中的建筑试验”。从工程技术角度,用有深度和有趣的实例说明建筑试验和工程试样对推动实验建筑思考的重要作用,以及讲述了他个人在其中的体会与建议。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638.jpg 

 

赵远鹏认为,建筑试验试样是有效控制项目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重要手段。在试样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材料观感、技术标准、施工工艺、班组工匠和组价编制等多个要素。试验试样包括材料试样、设计试样和工程试样。材料试样又称材料小样,即基本定性材料的艺术肌理、装饰或图案,并对尺寸规格、色彩质感与加工工艺做出具体的解释。设计试样指将材料放大,针对专项工程的做法做出设计文件,在其中明确采用依据和工艺标准。对于无行业验收规范的内容,现场组织各方制定验收标准,从而进行设计试样的验收确认。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640.jpg 

◎设计试样范例

 

一个有趣的例子可以体现设计试样的重要性。在华茂东钱湖教育博物馆的施工过程中,“一个非预期的试验”成为了最终决定建筑外立面颜色的重要依据。按照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的设计原稿,外墙的金属波纹板是银色的。但是,当外墙基层防水材料全部上墙完毕的那一刻,材料的黑色特征立即赋予建筑形体超越性的视觉感受。现场照片传回西扎办公室不久,西扎做出了变更设计的决定——将波纹板原来的银色改为黑色——这是其设计生涯中罕见的临场设计变更。建筑最终完成后的效果,证明这个“非预期的试验”是成功的。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643.jpg 

◎银色波纹板试样()、基层墙体的防水涂层()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647.jpg

 

◎银色、黑色效果对比图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721.jpg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718.jpg 

 

1、关于建筑师与结构师怎样配合的问题:

在陈夏未和李磊结构设计师的对谈中,得出了结构成就建筑之美的观点。首先,结构的解决方案能给建筑设计如何落地的问题提供灵感,建筑设计师在听取结构设计师的建议的同时,也可以适当的坚持自己的方案建议,在与结构设计师不断磨合的过程中,互相进步,锻造出更加精品的建筑创作。赵远鹏建筑师也说到,作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首先也要有着非常清晰的结构力学概念,会有一些预先的判断和考量,在确定几个设计的核心亮点之后,再与结构设计师一起克服难题,探讨如何实现建筑项目的落地性。

 

2、关于建筑师如何在项目中赢得话语权:

陈夏未讨论了建筑师如何在项目中赢得话语权的问题,例如在嘉兴中山路老建委驿站设计项目中,建筑师提升了项目的立意,由城市公厕革命转变到整合城市碎片的公共综合性建筑。他说到:“设计师你要赢得话语权,赢得主动权,你必须要到更大的层面去解决事情。“建筑师不仅仅要从设计的角度解决问题,还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前景与价值,做到融会贯通。”

 

3、关于在合作过程中,结构设计师是否会感觉到建筑师“标新立异”或“特立独行”的感觉:

李磊表示,不同的建筑师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如何满足建筑师的需要,如何通过沟通、磨合,来达到建筑设计的需求就是结构设计的专业工作。在通常被规范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不会表示不做了,而是会表示这个有点难度,需要做一些调整,这样就既达到建筑设计的需要,也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

 

4、关于建筑师曾经和现在的职业困境,以及如何坚持、如何提高:

陈夏未表示,就像其它的行业一样,行业内尽管头部的设计师屈指可数,但是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尽管如此,对于所谓各个“级别”的建筑师来讲,每个项目所需要的创造力和控制度没有特别的区别。不管在做什么项目,都是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关于做设计是否痛苦,他表示只要任何设计师找到自己想做的,自己喜欢做的,那就会愿意付出,就是一种痛快——痛并快乐着——设计师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有好,无所谓“高低”的分别。

 

赵远鹏表示,作为建筑师或者设计师,最根本的是“发心”的问题。对于整个行业来讲,建筑的目标是为了社会共同的美好生活。作为设计师,应该更多考虑在为这个目标做出多少贡献。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从“头部”或者“脚部”来分别建筑师,那就可能会真的很“痛苦”。

 

 

微信图片_20211214105741.jpg 

未标题-1-04.jpg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教师

近作:吴山明美术馆

 

未标题-1-05.jpg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青年创作中心主任

代表作:嘉兴老建委驿站、富春开元芳草地乡村酒店等

 

未标题-1-06.jpg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技术研究院总建筑师

长期与阿尔瓦罗·西扎、王澍等著名建筑师合作,负责施工图设计与工程设计落地。

 

未标题-1-07.jpg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技术研究院结构设计师

长期与阿尔瓦罗·西扎、王澍等著名建筑师合作,负责施工图设计与工程设计落地。

 

 

END

 

 

 

  稿 |李 图

  版 |任 依 晨

  阅 |吴 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