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8日,由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举办的“坡岸绿化与生态修复技术”讲座在风景院设计艺术大学堂开讲。
本次讲座参会的人有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助理江浩,景观总师李高友,副总建筑师王娴,生态与园林研究院院长马少军,副院长叶乐、虞国华,以及设计院内和院外相关单位众多设计师。总院同步进行网上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2000余人。
院长助理
江浩
景观总师
李高友
副总建筑师
王娴
生态与园林研究院院长
马少军
生态与园林研究院副院长
叶乐
生态与园林研究院副院长
虞国华
本次讲座特邀浙江大学生态修复研究中心主任徐礼根教授做精彩主题分享。
徐礼根,男,1963年生,现任浙江大学园林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生态修复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盟花卉苗木产业联盟首席专家、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副会长、中国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产业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业联合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6-2018)、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矿产开发管理处处长助理(2007.6-2009.6)。
△浙江大学生态修复研究中心主任 徐礼根教授
马少军首先对徐礼根教授在百忙之中到风景院做讲座表示由衷感谢和热烈欢迎。他随后在致辞中表示,徐礼根教授在矿山与边坡生态修复方面有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希望此次讲座能让大家在生态修复方面,尤其对一些新的生态修复理论和实施技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生态与园林研究院院长马少军致辞
△生态与园林研究院副院长叶乐主持讲座
Part1
矿山修复
徐礼根教授的讲座分两部分,上半部分以矿山修复为例。他以开创性的生态修复课程的设置为切入点,先讲述了生态修复的定义、内涵和他的理论研究,随后以他参与指导完成的台州白云山矿山修复景观形态的景观再造方式的生态修复为例,讲述了生态修复的三种类型。
他强调“不能对废弃矿山一味地削坡、复绿,而是要保留和利用其部分特殊的地形、地貌、岩石,进行艺术化的人工景观再造、重塑和修饰,形成溪水、瀑布等,造就公园化的生态景观。”而后,他将三种生态修复类型的思路、具体方法及案例,做了详细阐述与介绍,并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做着重分析与讲解,让与会者受益良多。
Part2
高速公路的边坡生态修复
讲座的下半部分主要围绕高速公路的边坡生态修复展开。徐教授以杭新景高速的边坡生态修复为例,先讲述了高速公路边坡在前期的建设思路、设计理念,强调了多工种合作的重要性。他随后分析了在修复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强调了生态修复结果要与周边环境融合的重要原则,并通过十几年的跟踪观察,不断遴选最佳种子配比,改进施工工艺,挑战各种不可能,进而完成了一个个令人震撼的生态修复作品。
整场讲座持续3小时,内容丰富,与会者意犹未尽。讲座最后,叶乐做了总结发言,他表示徐教授在生态修复领域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令人由衷钦佩。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与生态修复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和基本国策,我们传统设计院在未来将面临更多风景园林设计以外的生态修复工作。
此次徐礼根教授的讲座与分享加强了风景院对生态修复工作的认识,拓宽了设计师的视野。他通过对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以及方式、方法的全新阐释,使广大设计师对今后在传统风景园林设计项目当中会遇到的生态修复工作内容,也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在问答环节,设计师与徐教授进行了互动,并得到徐教授的精彩回复。会后,还有众多设计师围绕徐教授进行深入沟通与交流。这是一次打破设计边界,形成产学研互动的有益尝试。
△讲座问答环节
△讲座后进行深入交流
/ END /
供稿 |生态与园林研究院
编辑 |李海燕
审阅 |吴颖、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