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缅甸,深藏在高黎贡山与云岭之间,被誉为中国最后一条自由的大河,它是怒江。” 为了更好推动怒江脱贫攻坚工作,自今年4月1日收到中共怒江州委宣传部的邀请后,受中国美术学院委派,由我院常务副院长、青年设计师协会(简称“青设协”)会长梁宇带队,携青设协常务理事方春辉、陈夏未,理事陈赵军,克服因疫情带来的困难,从东海之滨飞抵西南边陲,于5月8日至11日在怒江州实地开展为期三天的调研工作。并在院内组织此次怒江调研的专项讨论会议,青设协多位骨干设计师共同参与讨论与研究,从运营策划与设计角度为怒江脱贫攻坚工作出谋划策。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在云南省西北部,位于怒江中游。怒江州是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有长达449.5千米的国界线。辖区内有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四个县级行政单位。此次怒江之行,我院调研团队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委宣传部部长郑义和李叶宝主任的陪同下,沿着怒江沿线公路从南往北,贯穿整个怒江州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依次对六库镇、大兴地镇维拉坝、洛本卓乡巴尼小镇、匹河乡沙瓦村指挥田、匹河乡知子罗、匹河乡老姆登、贡山县丙中洛雾里村、丙察察公路秋那桶等主要位置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究,对怒江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 怒江州因为交通不便,又作为多个直过少数民族聚居地,经历了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活品质提升与文化变迁。怒江没有经过高速的工业化发展历程,原生态自然美保存良好——狭长的怒江两侧群山夹绕,半山的民居错落有致,劳动人民与自然和谐共融,显现出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因为交通的不发达,怒江的经济发展一度滞后,52万人口中约有12万贫困户,是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在近期各部门与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怒江的脱贫工作进展高效、顺利,将大部分山区贫困村民易地搬迁到生活配套更齐全、医疗卫生条件更完善、文化教育设施更充分的河谷地带的安置点,这体现了党和国家、省区政府对怒江扶贫工作的支持。 目前怒江公路段的建设已基本完成,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已全面建成使用。 在调研过程中,我院充分了解现状,并提出建议: 一、针对各县乡镇扶贫安置点建筑、景观、标识的现状风貌,提出了整改与提升的具体意见。 ▲巴尼小镇现有宣传栏的方式较为合适 二、怒江多数居民已被迁徙至集中安置区块,建议在一些保留村通过产业的策划与规划,通过产业的导入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同时为沿途景观游览带提供商业配套,满足游客需求。 三、怒江的多个集中安置点以文化小镇概念为主,但此类小镇概念与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小镇”概念相去甚远,没有真正落实产业特色,仅以老百姓的兴趣爱好、或者是不能足以支撑整个产业的纯文化特性命名。建议怒江各个区位进行重新的产业定位与策划,形成能够自我造血的产业业态,推动怒江的经济发展与百姓的就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产业落地,切实帮助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在新修“美丽公路”沿线,建议重点打造各观景点的环境景观,以助于解决游览旺季的停车与人流疏导,同时提高整体风貌,自然形成宜息宜景的观景区。 五、怒江的水域落差大、水流急,在每年冬季三个月是清澈的,其他时间为浑浊状态,具有一定的时节性。在怒江的旅游中要进行充分地挖掘“潮汐式”多样性旅游定位,以满足不同季节的游客导览需求。 六、老州府所在地知子罗现已全部搬空,仅存几户居民。现存建筑具有一定历史记忆感,目前无其他用处。建议以政府持有、委托运营的方式,打造创意产业基地,引进青创企业入驻,带动知子罗活力的同时,发展产业经济。同时,也可作为各大院校实习基地,引入影视创作、文学创作、音乐及美术创作的形式,对怒江的地理、文化进行深入的宣贯。 七、半山酒店的打造目前仍处于空白区,建议可以采取面向全国优秀设计师公开招标的方式,既能够从中择优选择优秀的设计作品落实,又能让社会更加关注了解怒江,参与到怒江的发展建设中。 八、结合今年开工建设的美丽公路慢步道体系,建议对公路周边景观风貌提升进行合理的策划、规划与设计,将游步线路作为特色亮点打造。 对于怒江的下一步工作进展,我院建议整体产业与品质提升工作不宜过于仓促,重点要将前期的旅游和产业策划与规划先落实,同步开展围绕怒江的风景、人文、产业特色拍摄宣传片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怒江,投入到怒江的旅游、生活与创业中来。 怒江作为党和国家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可以以州委的名义,与全国的文旅、广电、艺术领域进行对接和交流,与国内有情怀的艺术家进行深入合作,邀请来当地来采风、创作,并提供一切便利的支持。相信在国家如此好的扶贫政策指引下,一定会有大量的文艺工作者通过音乐、美术、影视创作等方式将美丽怒江宣传出去,吸引更多的人来当地感受美丽的人文风光。 通过此次调研分析,我院接下来主要可以参与以下工作:沿怒江风景景观带的整体环境风貌提升;党建及小镇村史展示活动空间改造提升;知子罗老建筑的整体提升改造;半山酒店的设计建设等内容,具体视后续项目对接情况来定。 展望 “5.8”怒江调研是我院扶贫怒江工作的起点,后续将会持续不断关注与推动相关工作,相信我院可以充分发挥艺术院校校办设计院的优势,结合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资源的整体配合,助力怒江在脱贫基础上,有更大的贡献。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青年设计师协会 耕耘青年沃土,培养设计人才 协会是我院青年设计师交流与实践的平台。本着提高专业创作水品,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加强本专业、多学科、跨分院青年设计师的互动交流。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项目实践的平台,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国际视野,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协会坚持以学术为引领,以“自养”“自律”“自立”“多元互动”“践学互养”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 协会目前下设秘书处、理事会、研究创作中心,共同带动青年设计师与院外相关行业和高等院校进行沟通交流,提高会员的理论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及时组织相关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或专题讨论会。组织参与各种相关专业的展览会、展示会、协会论坛等。向总院提供优秀青年设计师的信息。参与推选表彰优秀团队和先进人物。组织并落实院级课题项目的实施。 青年设计师协会应当做好我院未来学术人才储备和技术力量引领。希冀在风景院这一方沃土之上,浇灌出绚丽之花,携手共创更加璀璨的明天。 供稿 青设协创作中心 编辑 宣传部 审阅 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