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详情

我院设计的进博会上海江南民居非遗馆受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19-11-11

图片1.png


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开幕。4000多名来自全球政商学研各界嘉宾出席。

本届进博会一大亮点是首次将非遗老字号主题纳入主会场。我院设计的作为东道主上海的“江南民居”非遗馆,备受政府领导和国内外嘉宾的重视。



微信图片_20191111094236.jpg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视察进博会江南民居非遗展区,我院第一综合设计院副院长方春辉陪同汇报设计理念。


图片2.png

△商务部部长钟山视察江南民居非遗展区。


图片3.png

△上海市市长应勇视察江南民居非遗展区。


图片4.png

△国内外嘉宾参观体验进博会江南民居非遗展区。



一个“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红打卡点”

“江南民居”非遗馆立意之初,考虑到非遗与乡村“有渊源,有共性”,也希望能让世界看到上海在乡村振兴事业上所付出的努力。主办方邀请了负责设计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的我院设计师们,进行建筑景观风貌设计与现场施工指导。这是进博会第一次以真实的建筑与景观施工在会展中出现,也是吴房村的乡风野趣第一次亮相进博会。


本展区以延续吴房村设计定位的“将美丽绘于乡村,让艺术留住乡愁”为主轴,在设计之初,我院设计团队对老上海城镇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以上海古老的海岸线——古冈身沿线出现的绞圈房建筑作为设计源泉,深入调研探寻三合院式绞圈房的共性和特征,融入到展馆的设计中。两侧人字坡、穿斗式木结构、中轴仪门的引入,无不生动地展现上海作为濒海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下,发展成有别于普通江南民居的风貌特色。


展馆在左右两侧山墙分别以墙绘和对联描述了上海乡村振兴事业大背景下的新农村新风貌。尤其在风貌设计上,力求还原真实的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风貌——粉墙黛瓦,毛石青砖,清新墙绘……这些元素无不让人联想到上海美丽乡村的野趣。设计以巧妙的手法,淳朴的乡风野趣与华丽的非遗内容形成戏剧化的对比,同时又能勾起心中非遗最古老的回忆。整组设计一气呵成,涵盖了建筑、景观、风貌,与其说是设计,不如说是在特定的场景描绘的一幅自然清新的艺术画卷!通过“江南民居”的场景呈现和非遗的现场表演互动,弘扬非遗老字号的同时,还原最淳朴的乡风乡貌,展现上海在乡村振兴事业上的努力。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图片10.png

△进博会江南民居非遗展区设计理念


图片11.png

△进博会江南民居非遗展区设计效果图。


图片12.png

△我院设计团队于东浩兰生汇报交流进博会江南民居非遗展区设计方案。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建设期间,东浩兰生集团领导于项目现场慰问我院驻场设计师团队。


图片18.png

△建成后的进博会江南民居非遗展区


图片19.png

图片20.png

△建成后的进博会江南民居非遗展区(夜景)


图片21.png

图片22.png

图片23.png

图片24.png

△建成后的进博会江南民居非遗展区(局部)


  结 语  





进博会江南民居非遗馆、石库门馆作为上海响应党中央宣传与贯彻非遗老字号决心的核心展区,备受市委领导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也是进博会首次以永久建筑的标准设计与建设展馆,集聚了我院、上大美院、同济大学在建筑、景观、室内、展陈、跨媒体等领域的倾情合作与全力以赴。如今已成为进博会期间社会各界争相参观与打卡的网红展区。进博会结束后,江南民居非遗馆将有望作为永久建筑平移至吴房村,成为弘扬上海非遗老字号文化的重要窗口。



End


供稿:第一综合设计院

责编:吴颖

微小编:王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