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详情

讲座回放|刘宁——“王维诗歌的山水世界”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18-12-24

文字:吴颖

摄影:李晟华

编辑:陈俊伊




提及素有“诗佛”之称的王维,耳熟能详的诗句有哪些?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还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1月23日下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老师于我院“设计艺术大学堂”为大家带来一场诗歌盛宴。安静的讲堂内,设计师暂时放下手中图纸,放下繁琐的工作,聆听诗歌,走进王维的山水世界。



刘宁老师


"诗必盛唐"


刘宁老师开场以《红楼梦》的“香菱学诗”为例,林黛玉建议喜欢浅近诗句的香菱从“李白、杜甫、王维、陶渊明”的诗读起,以提高对诗的品味。告诉大家若想事半功倍地接近古典诗歌领域,学习重要作家的作品异常关键。再经过自我磨练,方能如香菱一般作出“念在嘴里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的诗。


"富贵山林两得其趣”


王维的生平基本以“对佛教的兴趣”与“半官半隐的生活”两大特点概括——即与名利场保持距离,又不完全退避世俗。



刘老师展示的王维背影像,最能体现王维“疏离世事”的形象。


虽然“疏离世事”,王维的“富贵诗”获得极高的评价。他不直接描写锦衣玉食,而从无形无相中写起,充分表现了富足而带来的安逸感。这是古人推崇的写法。后人评价:


摩诘心淡泊,本学佛而善画,出则陪岐、薛诸王及贵主游,归则餍饫辋川山水,故其诗于富贵山林,两得其趣。如“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之句,虽不夸服食器用,而真是富贵人口中语,非仅“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之比也。

——《岁寒堂诗话》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写出了热烈中有冷静的气氛,富贵不落于庸俗,山林不落于寒俭,分寸拿捏得当。真正做到“富贵山林两得其趣”。比如描写盛世至极点的这首诗,全篇无一富贵字眼,却勾勒出一派百姓和乐的盛世景象,为我们展现了那个自信、开朗的时代。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
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王维诗歌的"境界"


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出自司空图《与极浦书》)。

提及“境界”,不得不提诗歌一大主题——“离别”。王维的离别诗是开朗明澈的,看不到任何愁苦。他擅于在人间至乐中表现离愁,这是一种“艺术的反差”,可谓大诗人的手笔。比如我们熟悉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前两句描绘的是十分清新美好的场面。在如此快意的人生中领悟离别的惆怅与感伤,更能体现生命的无常与无解的痛苦。越是伟大的作品越能表现这种无解的痛苦。文学一定不是成功学,好的文学最终都将体现生命的脆弱与哀伤。


"温柔敦厚,诗教也"


王维的诗歌大多宽厚温和,深得风人之旨。古人认为诗歌的意义应使人温柔敦厚,诗人应追求人心的善良与精神世界的高华。“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出自《礼记·经解》)。好的古典诗歌对人的作用应如“微风拂过百草”,刘老师例举以下两首诗,虽写同一人物,境界大不同。


息夫人

王维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题桃花夫人庙

杜牧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王维与自然


理解王维需从自然入手。理解自然需从老庄思想入手。自然为何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老子》)。中国山水艺术的核心精神 即“静、远、空 ”。“静”即老子说的“澄怀观道” ;“远”即远离、弱化纷争。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出自《庄子》)


从绘画的角度来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出自郭熙《林泉高致》)。刘宁老师为大家展示以下山水图。



(五代)巨然   《秋山问道图》



(北宋)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清)王原祁 《清溪绕屋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