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风景总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于18号楼开展了“乡村振兴项目的政策解读和项目实施经验介绍”的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孝铭、第一综合院副院长郑学东主讲,我院常务副院长梁宇、副院长兼总建筑师刘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成员、相关项目负责人等出席。
陈孝铭以近期未来乡村项目的设计感悟切入,强调了深入了解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的具体推进办法和省未来乡村建设导则的重要性。
会议深度解读了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导则中“未来乡村建设是对‘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再深化、再提升,是在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的创新探索”的根本概念、未来乡村建设总则和未来乡村十大场景。
2020 年浙江县域数字农业农村总体发展水平为68.8%,远超全国36%和东部地区41.3%的综合发展水平。“十四五”开篇,当中国减贫奇迹仍在世界回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号角接续吹响。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东部发达省份浙江如何交出上述乡村“数字答卷”,是我们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会议结合省未来乡村体系构建原则与两个案例的要点,提炼出宏观的解决策略以跟进优化浙江省未来乡村设计办法。
数字乡村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字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浙江“数字三农”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走的是一条集成改革路,即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浙江省在乡村振兴的创新领域走在前列,若要实现理想化乡村生活,需要具备各方面能力。依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探索真正有利的商业运作模式。乡村振兴不是推翻重建,而是在以实现碳中和愿景的基础上,对未来乡村进行数字化赋能。虽然会带来强烈文化冲击,但不能丢弃一个地区的文化,更新的同时要保留良好的文化底蕴。
陈孝铭还结合新近完成的兰溪市乡村振兴现场实施策划方案(洋港)进一步印证并深入解读政策的重要性,讲述了未来乡村建设问题的解决策略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乡里中心
▲颐养房室内
▲后港文艺街
▲文化礼堂室内
▲健康房室内
郑学东介绍了兰溪市乡村振兴现场实施策划方案(黄店镇王家村)的突破点——深挖产业。在项目中充分发挥我院多专业合作的特色,在设计之初植入公共艺术和标识系统设计,综合提升了乡村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村子特色不明显、政府投资额度未定的情况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借政策的窗口期,植根现有资源,梳理脉络,完成一次有质量有高度的整合和提升,让整个原生村民生活有质的飞跃,让村庄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村入口彩虹之约公共艺术
▲VI与导视系统设计
最后,各设计师跟主讲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了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项目沟通、产业策划、实施落地、运维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大家均表示要更加积极地去破题,去面对今天新发展格局里的高质量发展,要积极响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未来乡村、未来社区,数智社会”的号召,努力寻找并创造属于风景院的蓝海。
END
供 稿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中 心
排 版 、摄 影 | 任 依 晨
审 阅 |吴 颖 、 王 娴